胃腸外周血管外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重點建設學科、廣西消化病臨床研究中心、廣西微創手術中心(廣西衛生廳重點建設學科)主要組成科室。目前有1個病區、2個門診、1個營養配置室。共有醫務人員3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及終身教授1人,主任醫師 4人、副主任醫師5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3 人,其中醫學博士4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 7 人;擁有訓練有素的專業化護理隊伍,副主任護師 2人,主管護師 8人、護師 8人、護士 7 人,其中國際傷口造口治療師3人、淋巴水腫治療師1人。

胃腸外周血管外科為廣西胃腸道疾病的外科治療中心,具有雄厚的科研基礎和臨床實力,承擔臨床診治、科研、教學及??漆t師培訓等重要任務。臨床治療主要包括胃腸胰良惡性疾病、腹腔和后腹腔腫瘤、腹壁疝、腸瘺、痔瘺和外周血管疾病等。廣泛開展傳統的腹部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和外周血管手術,其中腹腔鏡胃腸胰手術、胃癌根治術、結直腸癌根治術、低位直腸腫瘤保肛手術、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吻合器痔切除手術達到廣西區內領先、國內先進水平。

擁有奧林巴斯和STORZ 3D及高清腹腔鏡手術系統、STORZ高清肛腸鏡手術系統、美國強生二代超聲刀、美國威力外科能量平臺、奧林巴斯電子胃腸鏡、環激光曲張靜脈治療儀等先進設備。在區內較早引進、采用美國進口的消化道重建器械、疝修補網塞補片、痔切除吻合器、腹腔鏡等先進手術設備和材料,使手術安全微創、減輕疼痛、可加速恢復,同時開展了多項國內先進的新技術、新項目服務廣大患者,受到患者贊譽。

從1987 年開始開展腸外、腸內營養的臨床應用和研究工作,廣西區內率先對圍手術期中重度營養不良、短腸綜合征、腸瘺及危重病人進行營養支持治療,1997年建立了全區首家全合一營養配制中心,近年開展免疫營養、代謝調理等方面治療以及參與國際多中心腸外營養臨床研究。營養支持治療和危重病救治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在全區處于領先、國內先進地位。

胃腸微創手術國內先進,區內領先,微創手術方面創造過許多全國和廣西首例,包括:全國首例胃底賁門癌全胃切除術和廣西首例腹腔鏡直腸癌根治手術、腹腔鏡胃大部切除手術、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和胃底賁門癌手術、腹腔鏡結腸癌根治手術、腹腔鏡疝修補手術、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環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等。作為廣西衛生系統的特聘崗位專家設置科室,在國家二級教授、廣西終身教授黃順榮主任及廣西“微創手術”特聘崗位專家鄭民華教授的指導下,開展了腹腔鏡胃腸道及外周血管手術臨床規范化治療等項目。微創手術具有微創、減輕疼痛、可加速恢復等優點,是現代外科發展的趨勢和方向。近年率先在廣西開展3D腹腔鏡胃腸胰腫瘤手術,達到更加精準和微創。

在護理方面,我科護理團隊始終秉承“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豐富護理內涵,拓展服務領域為重點,并開展胃癌、腸癌、腸內外營養、腸瘺護理等方面的護理研究。在全院及院外開展造口、慢性、疑難性傷口、壓瘡、失禁及淋巴水腫的會診及處置工作,在區內舉辦多期傷口造口護理知識學習班,推動護理學科發展。

學科建設重視人才培養,高度重視臨床與基礎研究,在研和完成科研項目十余項,學科獲得廣西特聘崗位“微創手術”設置立項。主要研究方向有:(1)腹腔鏡胃腸癌手術的臨床和基礎研究;(2)無結扎外科技術的臨床研究;(3)危重病救治、外科營養支持的臨床和基礎研究;(4)外科病人圍手術期的基礎與臨床研究;(5)消化道腫瘤分子生物學基礎和靶向治療研究;(6)快速康復外科在胃腸手術的應用。取得多項科研成果,其中《雙吻合器在低位直腸癌保肛術的應用研究》、《腹腔鏡在腹部外科中運用》、《腹腔鏡胃手術的臨床應用研究》、《腹腔鏡改良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的研究》、《無結扎技術在胃癌外科手術中的臨床應用》、《PI3K/AKT/mTOR信號通路在大腸腺瘤-癌序列中的作用及臨床研究》、《局部晚期直腸癌術前放化療方案的改進及放療敏感標志物的篩選》等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或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二等獎或三等獎。獲得實用新型專利6項。

相關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廣西消化病研究中心基金、吳孟超醫學科技基金、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或衛生廳重點基金、廣西人才小高地基金和廣西黨委特聘崗位人才專項基金資助,正在深入開展。




新技術新項目

(1)低位直腸腫瘤切除保肛術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專家認為該技術達國內領先水平

低位直腸腫瘤的外科治療是臨床治療的難點和熱點,我院胃腸外科黃順榮、鐘曉剛、麥威等專家,經過多年的刻苦攻關,終于取得不菲成績,研究課題《腹腔鏡改良低位直腸腫瘤切除保肛術的臨床研究》,榮獲2007年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二等獎、2008年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

直腸癌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呈逐年上升趨勢,年發病率已高達10/10萬左右,同時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而其中約3/4病變為腹膜返折以下的中低位直腸癌。就惡性腫瘤而言,5年生存率低、局部復發率高、多數患者不得不接受永久性腹部人工肛門,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生存質量。傳統的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創傷大、恢復慢、保肛難度大。直腸低位的良性腫瘤因盆腔狹小、手術操作難度大,部分患者也無法保留肛門,同樣帶來極大的精神負擔和生活社交的不便。

微創外科的深入發展,腹腔鏡技術逐漸在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應用。臨床研究表明,腹腔鏡輔助結直腸手術能獲得開腹手術相同的療效,而且具有微創、減輕疼痛、可加速恢復等優點,也一定程度提高了保肛率。但常規的腹腔鏡保肛手術,需要在腹壁作一約5cm長的輔助切口,在此切口外完成部分手術操作,該輔助切口對患者也造成一定的創傷和打擊,可能導致切口種植轉移。因此,探索更佳的低位直腸腫瘤保肛術式是臨床的迫切需求。

在廣泛和成熟開展腹腔鏡輔助直腸癌根治術基礎上,自2004年3月開始,廣西著名普外專家、廣西微創手術中心主任黃順榮率領攻關小組,在國內較早開展新的保肛手術---腹腔鏡改良低位直腸腫瘤切除保肛術。該術是在腹部開3個小孔,經肛門把直腸腫瘤等組織從肛門外翻拖出切除,在腹腔內或經肛門直接完成結直腸吻合術。目前,采用此技術已成功為30多例低位直腸腫瘤病人手術。該技術創傷小,提高了保肛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質量,實現微創治療的目的。目前,該技術已先后有廣西10多家醫院在課題組指導下開展了此項新技術。

聯系電話:0771-2186306

(2)微創手術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微創手術是指利用腹腔鏡等現代醫療器械及相關設備進行的手術。胃腸外周血管外科在傳統腹部外科手術成熟穩定、規范、達國內先進水平的基礎上,在廣西區內應用國際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技術治療胃、腸部疾病,取得了顯著效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因此成為區重點建設學科和醫院重點科室。在廣西微創手術中心主任、我院主任醫師黃順榮常務副院長的率領下,先后開展了腹腔鏡胃系列手術( 包括胃癌全胃切除術、胃癌根治術、胃十二指腸潰瘍手術、賁門失弛緩手術等)、腹腔鏡腸道疾病手術(包括結直腸癌根治術、 腸憩室手術、腸梗阻手術、腸道良性腫瘤切除術等),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及三等獎兩項、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二等獎三項。

聯系電話:0771-2186306

(3)先進的微創手術設備

我院同時引進有價值兩千多萬元的4K、高清腹腔鏡及3D電子腹腔鏡系統、超聲刀、血管結扎速(Ligasure)等微創手術設備,為在國內率先開展賁門癌根治術及復雜的完全腹腔鏡下超低位直腸癌保肛術提供設備保障,保證手術安全快捷,達到可靠止血、減少手術創傷、縮短手術時間的目的。近年來又投資三千萬元引進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一體化能量平臺,整合超聲刀等手術設備,大大縮短手術準備時間,方便醫生術中器械轉換使用,提高了手術效率。先進的手術設備為開展微創手術提供良好外部環境,作為廣西區重點建設學科和醫院重點科室,以微創手術為特色,進一步加大設備投資,達到國內一流的水平。

聯系電話:0771-2186306

(4)腸瘺等危重病人搶救治療技術

在區內長期對圍手術營養不良、短腸綜合征、腸瘺及危重病人進行營養支持治療,成功搶救了無數危急重癥患者,技術達到國內先進、區內領先。于1997年建立了全區首個全合一營養配制中心,近年開展免疫營養治療、代謝調理等方面的研究,從而使本科營養支持治療成為搶救治療危重疾病的重要技術。外科容量治療新技術和新藥物在臨床應用,提高了搶救治療的療效。作為區重點建設學科和醫院重點科室非常重視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不斷更新學習危重病診治理論,外科手術技術成熟,搶救手段先進,流程規范,并引進一流先進設備腹腔鏡、一體化能量平臺、電子腸鏡、監護設備等,使我科危重急患者診療質量得到可靠保證。我科急危重癥患者治愈率、搶救成功率,居全區領先水平。成功完成了國際多中心腸外營養臨床試驗,標志著在危重癥營養治療和研究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聯系電話:0771-2186306

(5)大于75歲高齡老年病患消化道腫瘤的圍手術期綜合診治

隨著我國居民平均壽命的延長和社會人口老齡化的逐步發展,高齡病患在消化道腫瘤病患中的比例越來越高。而大于75歲高齡老年病患,機體各項器官功能不同程度的出現減退,往往合并諸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內分泌代謝紊亂等,圍手術期準備復雜,術后也容易出現心、肺等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外科手術風險極大。如何根據最新國際國內診治指南,制定高齡腫瘤病患的綜合治療及圍手術期處理方案,制定個體化的診治方案,為胃腸胰腫瘤病患提供合理、合適的手術方案,提高胃腸胰腫瘤病患的生存期、生活質量,對臨床醫師提出了較高挑戰。

隨著近30年來醫療技術和水平的巨大進步和提高,我們認為:高齡本身不是手術的禁忌癥或主要風險因素,關鍵要評估病患全身生理狀況及重要臟器功能狀態。只要術前評估與準備充分,絕大多數老年病患的手術是可以安全實施的。胃腸外周血管外科在國家二級教授、科室主任黃順榮主任醫師的指導下、在科室副主任麥威主任醫師和全部同事的努力下,聯合我院其他相關科室,對大于75歲高齡老年病患需接受手術治療的病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①   術前充分營養、評估:全面檢查及準確評估心、肝、肺、腎、腦功能及凝血機制、血糖、血壓情況,糾正營養不良及貧血,控制肺部感染及血壓、血糖,術前診治心臟病。術前聯系相關科室會診評估、調控各器官功能。并且,術前注重心理護理,改善憂愁負面心態,增強病患戰勝病魔的信心。

②   制定合理的外科方案:對超高齡消化道惡性腫瘤,由于耐受性下降,不一定全部采取創傷巨大的根治手術,可根據病患實際情況,可推薦病患選擇腹腔鏡微創、傳統開腹、介入的外科方式,采取根治、姑息、轉流、改道或放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案。

③   術中減輕創傷:采用我院最新提出的無結扎外科技術實施手術,降低手術困難度,縮短手術、麻醉時間,減少出血量和術后創面滲血滲液量,盡量避免、減少輸血。

④   術后監護、精心制定診治方案:術后常規置于監護病房,保證水電解質平衡,強調營養支持,避免尿潴留,防治肺部及切口感染,常規控制疼痛以防其誘發高血壓、心律紊亂及心肌缺血,及時邀請相關學科共同處理各種并發癥。盡早活動肢體,以防深靜脈及腦血栓形成。特別強調心衰的防治,重點是限制液體過多過快或出入不平衡。術后注意保暖,注意拍背排痰,常規霧化祛痰,鼓勵協助病患術后翻身、深呼吸等。

(6)經肛門內鏡直腸腫瘤切除術(TEM)

經肛門內鏡微創手術(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是一種相對新興的兼顧內鏡和顯微手術的直腸病變局部切除技術,由德國醫生Buess和Mentges于1980~1983研發,我國近幾年也逐漸興起開展。TEM適用于距肛緣4~18cm大的、無蒂的腺瘤、復發性腺瘤、低風險直腸癌(中等分化到良好分化、沒有淋巴和神經浸潤的T1期病變)、瘺及吻合后的直腸狹窄的治療。對某些有特定指征的T2、T3期直腸癌也是合適的治療方法,如對不愿或不能耐受經腹根治性手術的高齡或高手術風險病人的姑息性手術及有廣泛轉移病人的局部控制。該術式具有有效操作空間更大、手術更為精確清晰、對肛門括約肌功能影響更小等優點,能在狹小空間內完成切除、止血和縫合等微創外科操作。TEM可明顯降低肛管括約肌損傷、腹膜穿孔等不良事件發生;同時,憑借其局部放大與顯微精細的技術優勢,TEM不僅可對局部浸潤偏深直腸癌(如pT2期)的原發瘤灶進行徹底切除,即便行直腸全層透壁性切除亦是相對安全的。兼具傳統的經肛門直腸局部切除術和內鏡下腸粘膜切除術兩者的優勢,即微創、術野顯露良好、切除范圍精準完整,并能全層切除。目前在一些西方國家和日本等地,TEM 已在臨床較多使用。TEM手術系統的器械在互相平行的平面插入和取出,和一般腹腔鏡操作有所不同,需特殊的訓練和技術才能完成腫瘤暴露及切除。

在國家二級教授、廣西首批終身教授、廣西微創手術中心主任及胃腸外周血管外科主任黃順榮主任醫師根據臨床需要,很早便在廣西引進經肛門內鏡微創手術系統,并成功開展了廣西首例經肛門內鏡直腸腫瘤切除術(TEM)。多數患者術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動,第二天肛門排氣排便可嘗試流質飲食。目前我院引進肛門內鏡微創手術(TEM)系統和技術已在臨床成熟應用,使符合條件的直腸腫瘤患者免除經腹手術的傷害,具有創傷較小、可快速恢復、住院時間縮短等優勢,值得大力推廣,為廣大直腸病變的患者帶來了福音。

(7)小腸減壓管在急性腸梗阻中的臨床應用

常規鼻胃管胃腸減壓和藥物保守治療緩解率低,而手術后又可再發粘連性腸梗阻、炎癥性腸梗阻等,創傷大,效果欠佳。國內采用經鼻小腸減壓管行胃腸減壓術已成為單純性小腸梗阻、尤其是粘連性腸梗阻非手術治療的主要手段,成功率較高(90%),但廣西區內尚仍未見相關應用研究。應用小腸減壓管治療急性腸梗阻,探索其在粘連性腸梗阻、腫瘤性腸梗阻等療效,對降低腸梗阻急診手術率及提高保守治療愈好率,降低廣大病患的診療費用,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自2009年我科在腸梗阻病人中,開展了廣西首例腸梗阻導管治療腸梗阻以來,共計開展200余例。對腸梗阻病例總體有效率高于90%。技術達到國內先進,區內領先水平。獲醫院新技術新項目獎。

(8)無結扎外科技術

結合外科手術特點,通過在手術中聯合應用電刀、超聲刀和Ligasure,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難度,避免縫線結扎、血管夾使用,完全無體內異物殘留的切割、分離、止血的手術技術,即為無結扎外科技術。我科投資兩千多萬元在區內率先引進高清電子腹腔鏡手術系統、超聲刀、血管結扎速(Ligasure)等微創手術設備,成為全區微創手術設備齊全的科室,保證手術安全快捷,達到可靠止血、減少手術創傷、縮短手術時間的目的。近年來又在區內引進第一臺一體化能量平臺,整合超聲刀、血管結扎束、電刀等手術設備,大大縮短手術準備時間,方便醫生術中器械轉換使用,縮短手術時間,先進的手術設備為開展微創手術提供良好外部環境,2015年,獲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二等獎。

(9)PI3K/AKT/mTOR信號通路在大腸腺瘤-癌序列中的作用研究和臨床應用

采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正常結腸粘膜、結腸腺瘤、結腸癌組織中PI3K/Akt/mTOR信號通路表達的變化及差異,分析該通路中關鍵分子的變化,分析在癌變過程中該通路是否起決定作用,初步研究分析認為大腸腺瘤惡性轉化中PI3K/AKT/mTOR信號通路部分分子發生改變,進一步采用表達譜PCR芯片技術對PI3K/Akt/mTOR信號通路的主要分子進行實時熒光PCR檢測,分析其在結腸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及腺癌中的表達,高通量分析表明:PI3K/AKT/mTOR信號通路在大腸腺瘤惡性轉化中發生多位點基因mRNA表達改變,以三條子通路PI3K亞基P85與細胞遷徙調節因子、AKT/PI3K家族及調節因子、mTOR信號途徑多基因表達改變為主。其中結腸癌變過程c-FOS和PTEN可能為PI3K/Akt/mTOR通路中關鍵基因改變,在癌變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該研究為臨床上結腸癌的預防和早期診斷治療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并為診治提供新的分子靶點。2015年,獲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二等獎。

(10)環形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手術

2017年3月我科成功開展環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手術,環形激光是目前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最新微創手術成果,環形激光具有能量分布均勻,曲張靜脈的熱消融更加準確,同時減少對周圍組織的誤損傷,可減少術后皮神經損傷、術后疼痛和麻木等不良反應。我科成功開展環形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標志著我科外周血管外科業務水平在廣西處于先進地位,并將以最好的醫療技術服務于靜脈曲張患者。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務號 官方微信 訂閱號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預約掛號 醫療咨詢 進修報名 教學平臺 單位郵箱 院史館預約
色欲av人妻精品一区久久|麻豆最新国产AV原创精品|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日本一本一道久久www

    <ruby id="x51vx"><b id="x51vx"><thead id="x51vx"></thead></b></ruby><output id="x51vx"></output>
    <ruby id="x51vx"></ruby>

    <p id="x51vx"><mark id="x51vx"><thead id="x51vx"></thead></mark></p>

      <p id="x51vx"><ruby id="x51vx"><b id="x51vx"></b></rub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