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好體位,走好康復第一步
腦卒中是我國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相當高的疾病之一,其“殺傷力”讓人聞風喪膽。腦卒中又稱腦血管意外,發病率為182/100000,致殘率達86.5%,即使存活者中也有80%左右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輕微者腦出血也可引起偏癱,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大大增加了家庭的負擔。
偏癱患者早期常常伴有肩關節半脫位、上肢屈肌張力過高,下肢外旋、足下垂和足內翻等情況,對肢體肌力和功能的恢復將產生諸多影響,增加了治療的難度。而抗痙攣體位擺放是早期患者預防各種異常運動模式和肢體廢用,誤用綜合征的一個重要措施,今天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抗痙攣體位的擺放。
什么是抗痙攣體位
抗痙攣體位,是為了防止或對抗痙攣模式的出現、預防和減輕痙攣和畸形、預防各種并發癥、促進正常運動早期出現的治療性體位??汞d攣體位能夠使偏癱后的關節相對穩固,可以有效預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痙攣模式,同時也是預防以后出現病理性運動模式的方法之一。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和個體情況,可采取不同的抗痙攣體位。
注意:抗痙攣體位不是功能位,從治療角度設計的一種臨時性體位。
抗痙攣體位擺放的作用
1、預防壓力性損傷的發生
2、促進運動功能恢復
3、減少痙攣
4、維持良好血液循環
5、增加患側肢體感知力,減少殘障的發生
6、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質量
7、早期抗痙攣體位擺放可為后期康復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致殘率,為家庭和社會減輕負擔
8、早期抗痙攣體位的擺放,能有效的預防廢用綜合征的發生。
9、可有效預防肌萎縮、關節攣縮、足內翻、肩關節的半脫位等。
今天,讓我們來了解偏癱患者抗痙攣體位的擺放(藍色衣服肢體為患側)。
體位解析:
仰臥位:因易受頸緊張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響而出現姿勢異常,強化患者上肢的屈曲痙攣和下肢的伸肌痙攣,是過渡性的臥位,故不建議長期使用;
患側臥位:偏癱患者的首選體位,不影響健側手的正常使用,增加患側的感覺輸入,牽拉整個偏癱側肢體,從而減少痙攣,廢用綜合征及患側忽略癥的發生;
健側臥位:有利于患側的血液循環,可減輕患側肢體的痙攣,僅次于患側臥位
坐位:患者不宜久坐,要定期進行減壓,避免產生壓力性損傷。
注意事項:
1、為患者擺放良肢位時絕對不能拖、拉患側肢體,尤其是肩關節。
2、抗痙攣體位擺放也應定時變化體位、定時翻身,不應超過兩小時。
3、床單位保持整潔、平整。
4、注意仰臥位患者易出現壓瘡的位置要保持干凈、干爽,盡量避免長時間仰臥位。
5、足底不要放置任何東西。
6、患者腕及手指充分打開放松,不在手中抓握物品。
7、患側臥位時一定要將患肩被動前伸,以免長時間受壓,產生疼痛,影響患側上肢循環。
8、健側臥位時一定要注意患肢的細節,注意各關節抗痙攣擺放。
9、仰臥位強化伸肌優勢,健側臥位強化患側屈肌優勢,患側臥位強化患側伸肌優勢,因此應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正確體位。
10、把床頭搖起而成半臥位,對患者恢復不利,除非飲水、進食,其他時間盡量不要采用這種臥位。
結束語:
對于偏癱患者而言,抗痙攣體位的擺放往往是最容易做到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小小的改變就有大大的收益,你們真不試試嗎?(康復醫學科 滕鳳超/文 網絡 曾燕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