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訓練中的秋千為什么有那么多種
“兩根繩子一塊板,找個地方掛上就能玩”,這就是秋千。生活中秋千處處可見,而在兒童感覺統合訓練中,秋千也占據了重要地位的。
為什么感覺統合訓練要用到秋千?為什么感覺統合訓練中的秋千有那么多種?實際上,感覺統合訓練的目的就是優化個體行為表現,即專業術語中的“調整適應性反應”,其手段就是通過調整感覺輸入,進而影響并改善大腦對感覺信息的處理能力。而所謂的處理就包括了對多種感覺的獲取、分析、組織及輸出應對策略等。一般情況下,在蕩秋千的過程中,玩者既能體驗到游戲的快樂,又會受到多種感覺的刺激,并且其中的感覺刺激還是相對可控的,這就是秋千在感覺統合訓練中大受歡迎的重要原因。當然,除了這個原因以外,秋千能極為簡單的產生前庭覺刺激,而前庭覺是感覺統合理論中三大基礎感覺之一,這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再者,易制作易安裝易操作,這也是讓秋千成為廣受歡迎設施的另一個原因。
至于為何感覺統合訓練中有多種秋千,其根本還是在于感覺統合訓練所要求的針對性。不同設計的秋千可以提供的感覺刺激是不同的,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使用時要求的能力水平同樣不同。其大體可以先依據固定與非固定來分為兩類,又可再依據懸掛點數量、零部件材質和有無繩索三個標準進一步細分,而每一標準下又因具體細節差異(如形狀、護欄、大小等)可分多種。
就常見的固定類秋千而言,從懸掛點數量來看,常見的分別有一點、兩點、三點和四點秋千,懸掛點越多,秋千可活動度越小,秋千擺動穩定性越高,常見的萊卡秋千即可三點或四點懸掛。
從零部件材質來說,能夠提供硬性支撐的坐板在觸覺刺激上較非硬性支撐的坐板單一,但二者在姿勢控制要求上差異大小、自我調整可能性大小受支撐面彈力差異大小影響較大,不能一概而論,常見的平板秋千與帆布秋千即是典型代表。
此類秋千中,還有些是對秋千坐板的大小及位置進行了調整,也因此產生了不同的使用者能力要求和玩法,常見的橫木秋千及雙杠秋千即是代表。
從有無繩索來看,無繩索的秋千多為一體結構,即坐板與繩索是同一結構,這類秋千擺動時為整體擺動,要求使用者合理利用自己的身體,使身體與秋千緊密聯系仿若“合一”才能維持穩定、不從秋千上掉落,因此既對使用者姿勢控制要求較高又能對使用者的姿勢控制進行鍛煉,其能同時產生較大的本體覺刺激以抑制前庭覺過敏,在感覺統合訓練中適用于具有一定姿勢控制能力且前庭覺過敏的目標,常見的“南瓜秋千”即是代表。
我們在進行感覺統合訓練或接受感覺統合訓練時,應當避免“一種秋千玩到底”的做法,也應當避免“一味貪多”而頻繁更換秋千種類的做法,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有針對性選用才能取得更好效果。(兒童康復治療部 李杰/文)